1
遍地“媛”起
最近,蛋黄酱
网络又出新词——
“幼儿媛”。
该形容的出处,是一则视频中,一位身穿清凉紧身裙,腿着性感黑丝袜的女性,正拎着书包在幼儿园门口徘徊,配文写着:
“多亏了我小侄子忘带书包,让姑姑我提前体验了当妈的感觉”。
还跟着几个关键词tag:#辣妈#、#身材#、#带娃#。
说是去给小侄子送书包,可这位“姑姑”穿着性感热辣,浓妆艳抹,动作刻意,怎么看怎么都和幼儿园大门口这样的场景格格不入。
视频一出,果然质疑声不断,还有眼尖的网友识破,该女子拿着的书包,连标签都还未撕掉。
在媒体后续曝出的信息中,蛋黄酱确定了该视频就是某位网红在炒作摆拍!
而这样的网红摆拍还并非个例——
虽然说每个人都该拥有“穿衣自由”,但是也得分个时间和场合,得体是最基本的准绳。
在幼儿园这种教书育人、孩童家长众多的地方卖弄风骚,这属实不成体统!
也难怪大家义愤填膺,直呼:
“
求求你们了,放过小孩子吧!”
其实再早前,和“媛”字沾边的系列事件,就引爆过诸多话题。
网友言辞激烈,分派站队,唇枪舌辩,场面好不热闹。
从“佛媛”起,“病媛”、“饭媛”、“苗媛”等话题层出不穷。
我先来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来龙去脉——
现如今,流量数据为王,蛋黄酱各大媒体平台上靠着数据流量吃饭的网红们,打破头寻找着流量密码,只要是能吸引大众目光,他们就能无所不用其极。
此前,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网红套路,一些穿着清凉纯欲,妆容精致,气质刻板流俗的网红博主们,将拍照场地对准了寺庙佛堂……
她们吃斋焚香,清修抄经的同时,也不忘夹带私货,展示自己的配饰穿搭等。
毕竟随着照片发布后,传播热度的增加,带货卖货也就被自然地提到了明面上。
可《宗教事务条例》第五十三条就有明文规定:
“禁止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宣传”。
况且佛门净地,蛋黄酱
本是清心修炼之所,却被一群搔首弄姿、心怀目的的不速之客,扰了气氛,
这怎会不惹大众反感?
果不其然,这样的现象一出,就遭骂声不断,网友将这类掀起不正之风的罪魁祸首,统称作“佛媛”。
“佛媛”二字,我们拆解来看,它指代的其实就是这类网红身上的人设冲突。
她们想展现于大众视野下的,一个是皈依佛法、清心寡欢,不落世俗的“佛系”形象;另一个,又是沾染着凡尘俗世,标榜金钱、物欲价值的社会名流形象。
要知道,给自己加上的设定越多,就如往身上套了多重绳索,沉重且束缚,敢问她们蛋黄酱是否又遭得住呢?
很快,在舆论的发酵下,相关平台封禁了“佛媛”相关的话题内容。
搜索关键词,还会自动显示一行字:
我不禁感慨,回想当初,“名媛”拼单下午茶的事件爆出后,“媛”这个字,就开始染上了不好的色彩。
可令人不解的是,在此前数年的文化传承中,“媛”
都只是一个形容女性美好的褒义词啊。
2
被污名化的“媛”
紧随“佛媛”事件步伐的,是9月底的时候,有官媒发布了这样一条新闻评论:
#“佛媛”后再现“病媛”#
该话题马上激发了网友的转评谩骂,“病媛”又被推至风口浪尖。
媒体口中的“病媛”,是指一群看着精神状态饱满,蛋黄酱带妆穿着病号服,生病也要拍摄精致住院照的女生。
可不让子弹多飞一会,我们就很容易被各种讯息带偏判断。
没过多久,“病媛”的事件发生了反转!
其中的一位当事人,发了长文来澄清自己不是“病媛”。
自己是真的生了病,照片里也没有带妆,只是天生气色比较好,故作无事轻松的样态,也是为了不让亲友们担心。
她还晒出了强有力的诊断证明和手术记录,说自己要的只是一个道歉。
有了领头羊,女生们也纷纷勇敢站了出来,接二连三地出来为自己正名。
有女生称,自己受伤住院的照片蛋黄酱
是被媒体盗用,已经准备通过法律程序,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随后,“佛媛”事件中的相关话题对象,也出来辟谣澄清——
“舆论不分黑白‘毁’了我……”
(滑动可查看完整帖子内容)
还有女生称,自己被诟病的照片中,去的地方根本不是寺庙,只是一家酒店。
(滑动可查看完整帖子内容)
也是在近日,一则抨击“孕媛”的帖子又被转上首页。
按照该博主的说法,女人怀孕了,怎么还能装扮精致?肯定是假怀孕博眼球!
这一次,无数的女性站了出来回击,称这样的无良媒体为“媒毒”。
我也是满腹愤慨,现如今,舆论之风只偏两级,蛋黄酱很少能有不偏不倚的时候。
动不动就将“媛”的帽子扣在女性头上,一些装扮精致,展示美好的女孩,没有干扰任何人,却也被莫名其妙污名化为“XX媛”,有这样的道理?
当“媛“字被污名化后,女性该如何自持?
3
正与反,对与错
不可否认,确实有不少诸如上文中,
非常不得体的网红,在蹭热度博眼球,甚至造假欺诈消费者,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。
那些没有底线,打色情擦边球、进行虚假宣传的网红,恬不知耻的低劣行为必须得到整治和惩处。
就像此前还爆出的,利用裸露身体,打色情性感擦边球来卖车的“推销媛”,蛋黄酱这样的行为,确实应该被封杀管控。
可有些媒体、一些人,借此由头,开始无底线地消费利用女性,污名化女性,
这又是什么新型的流量密码?
一棒子打死所有人,没这样的道理。
事物都拥有多面性,辩证地看待问题,就事论事,是我们需要维稳的天平。
在“媛”系列事件的评论区,有一些人持这样的观点:
女孩子们只是想漂漂亮亮地拍个照,怎么就变成了“XX媛”?
追求美丽难道也成了一种错误?
倘若这样的批驳之风继续肆意蔓延,下一个被骂上热搜的,会是哪些女性?
“媛”字的本义,像是再也回归不了,何其可悲又可笑。
只能说,媒体要有良知,而大众要有判断力。
我们可以拒绝和封杀恶劣的行径,但绝不能矫枉过正,压制本该熠熠生辉的美好。
而善用舆论利刃,这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。
如今你用其随意中伤他人,是否能料想到,往后某日,当你饱受污名之苦,澄清无路的时候,会是怎般景象?